科技一线 聚焦 姜奇平:互联网+时代结束,迎来数字经济×时代

姜奇平:互联网+时代结束,迎来数字经济×时代

12月16日-17日,2023中国政信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经济社会变轨转型和政信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为主题,深入探讨当前政信领域中的金融强国和数字经济等重大课题。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做了《数字经济的宏观影响》的主旨演讲,指出债务的实质是由资本金空转所造成的,而数字经济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解药,同时抓住数字化机遇,中国的政信事业才有未来。

数字经济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隐变量因素

(图1)

姜奇平指出,分析我国GDP演进的三个台阶(图1)可以得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隐变量因素。

尽管中国经济从7%降速至5%,但如果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考虑,我们就不会认为GDP增长降速就一定是财富的损失。相反,可能存在GDP增速下降中的财富增长。

姜奇平指出了数字经济的两大影响因素:

第一影响因素,服务业占比上升与GDP增速下降的同步趋势。服务业占比的增加是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标志。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占比上升通常伴随着GDP增速的明显下降。

IT革命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了服务业占比的增加和GDP增速的下降。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财富的损失,反而可能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图2)

从(图2)可以判断,2012年,中国经济GDP增速迎来重要拐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起保持在50%以上,2021年达53.3%,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2023年第三季度达55%)。

第二影响因素,要素供给方式的转变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是同步发生的。在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的影响,以资产复用的方式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在财富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关数据在GDP中呈现“消失”的现象。

(图3)

通过对(图3)的分析,可以发现,2011-2017年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了近70倍,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增长了两倍左右。

2014年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电子商务交易额急剧增长,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开始从两位数向一位数下滑。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平台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多次复用”这种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在全国的普及。

这种新方式导致全国相当比例(半数以上)的企业在融资难的压力下另辟蹊径,用数字化生产资料替代固定资产投资,其规模已大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数据要素X对我国产业跃升的影响

姜奇平指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变,从传统的加减法转向乘除法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互联网+”等正向力量的加法,以及减少污染、碳排放等负面因素的减法。

同时,以信息X的乘法和物质、能源的除法也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转变旨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数字化将发挥关键的乘数效应。这种乘数效应的本质是要素的替代,通过倍乘经济动能,实现与高质量、高附加值相关的“两升”。

同时,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能够通过“三乘”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第一个“乘”是通过协同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第二个“乘”是通过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第三个“乘”是通过多元数据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要实现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关键在于“复用”。这一理念在我国发布的多个文件中得到了强调。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一份数据可以被多个主体复用,从而在不同的场景中创造多样化的价值增量。

这种复用有助于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下的产出极限,进一步拓展新的经济增量。因此,我们应该以“复用”为抓手,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姜奇平最后表示,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将从基于物质、能源转向基于信息(数据),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资本积累方式将摆脱美国模式(资本交换价值倍增),转向中国特色(资本使用价值倍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为了推进这一变革,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推动同时具有数字化、绿色化特征的未来产业的发展。这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也是政信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2023中国政信产业高峰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联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政信产业联盟共同主办。

来自国家发改委、高校智库、行业专家、地方城投平台、知名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咨询机构等共计230余位代表齐聚论坛,共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信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
姜奇平:互联网+时代结束,迎来数字经济×时代

已经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