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线 元宇宙 体验裸眼3D、了解数字藏品,北工大将“思政课”搬进“元宇宙”

体验裸眼3D、了解数字藏品,北工大将“思政课”搬进“元宇宙”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成的场景通过3D裸眼技术立体地展现在眼前,紧接着,大屏幕像门一样打开,学生们就此进入了一个集纳AI、VR、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展厅之中,亲眼感受到虚拟与现实的交融……12月6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运河上的大思政课”在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开讲,参观结束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刘洋带来“文化传承视角下,首都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主题讲座,以课程思政的方式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为创新课程思政授课形式,提升授课效果,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挖掘运河文化元素,联动学科专业开设“运河上的大思政课”,此次的“元宇宙中授课”便是系列课程之一。

学生实地探访元宇宙相关企业最前沿研究项目

从事智能机器人研究的企业致力于突破哪些问题?智能视觉系统可以应用在当下的哪些场景中?虚拟成像技术如今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场,元宇宙展厅的工作人员带学生们逐一参观当下的前沿技术内容,以及从事与元宇宙技术相关的企业情况。学生们对服务器等电子设备、VR场景非常感兴趣,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照留影,有学生还亲自戴上VR眼镜体验在元宇宙中写字和作画的过程。

新京报记者现场了解到,该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今年3月启动,共六层,一层为展厅和体验馆,面积达2000平方米,二至六层均是元宇宙企业办公空间,目前,已有7家企业入驻,陆续还将有新企业进入,中心出台了房屋补贴等措施孵化和扶持与元宇宙事业相关的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发源地,中关村通州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向高校院所开放进行调研、参观,可以实现共赢,也欢迎高校教师上门授课,帮助我们提升产业和经济能力。”提到为此次“运河上的大思政课”提供教育教学平台,中关村通州园党工委副书记朱蕾介绍,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主要帮助孵化、壮大与元宇宙、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参与此次课程的均为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来自艺术设计学院、软件工程等各个学科。“我们在大二时会面临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次课程拓展了我的认知,我觉得未来也可以选择数字媒体专业方向,运用好数字化的传播工具。”北工大软件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刘锦玉告诉记者,通过参观学习,她认识到了本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也了解到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科技。

理解工业设计和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讲座中,刘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给学生们带来工业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启发。刘洋毕业于清华美院,长期致力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文创产品、城市品牌等领域的设计实践与教学工作,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与当代设计融合的方法研究。他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奖颇丰。

课堂上,他基于十余年对于课题的研究,通过介绍给故宫、国家大剧院、北京动物园、颐和园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实际设计的案例,表达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他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公仔、玩具照片,拉近和青年学生们的距离。在他分享的案例中,既有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相关的原创作品,还有与元宇宙相关的数字藏品案例,他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角度介绍北京工业大学服务北京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科及文化中一步步建立自信。

为什么当下二十四节气火了?刘洋表示,研究中不难发现,大家把二十四节气和当今生活紧密结合,这意味着中国传统对当代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也让设计师设计出了很多衍生文化作品。“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当今时代仍然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给了中国设计师很多机会,而且机会也给到了在座的你们。”刘洋感叹道。

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党总支书记蔡立佳表示,“运河上的大思政课”这样的育人平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实景中体验科技发展进步的力量和速度,通过实地考察、感受,激发学生在课内加强“植根首都,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未来,该校还将拓展副中心资源,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