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线 科技 脑记忆的物理模型假说:记忆、“波动”与“全息图”

脑记忆的物理模型假说:记忆、“波动”与“全息图”

记忆是怎么形成的?

80年代脑全息是如何设想的?

全息记忆新模型是如何建立的?

这些神经生物学、神经医学、分子生物学无法解决的关于脑全息的重重疑惑,正在由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团队逐渐拨云见日。

作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著名的全息研究和应用专家,刘守被业界尊称未“中国模压防伪全息图之父”。他获得这些荣誉并非偶然,这一切都是他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从87年到92年,刘守完成了“激光全息模压技术及其应用”,从而实现了一直处于我国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中研究的“光全息学”这个学科的应用前景及其方向。这一成果开拓了包装、防伪、新材料等市场,形成了产业链。

在这期间,刘守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10多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7项。

1993年后,刘守培养了研究生15人,其中硕士8人,博士7人。他的团队在这期间主要完成了“光子晶体的研制及其应用”课题,实现了表面微结构的制作方法,并发表相关论文60多篇,获发明专利4项,获发明专利银奖2项。

2008年,刘守团队完成了“激光全息瞄准器”的设计及其无源元件的制作技术。成功地在我军轻武器上得到应用,并被安装在建国70周年阅兵典礼导弹护卫队的枪支上。该项目获发明专利4项,改写了我国枪瞄历史。

2010年后,刘守受聘于化学系。近期,由刘守化学系弟子制作的光子晶体被Natur review physics杂志编委选中,作为May 2020 volum 2 no.5的封面。

近年来,刘守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脑记忆的物理模型假说”,即“脑全息的研究”。

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脑》研究至今,两千年过去了。对人脑的“学习记忆”机理一直没有明确答案。即人脑是如何存储信息为什么能存储那么久?孩提时期的事到了老年还能回想起来。信息又如何能被迅速提取?时至今日,依然迷雾重重。

根据目前的文献,人脑神经元细胞有1000亿个多,每个细胞的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即突触)有1000多个,从而构成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要瞬间捕捉信息 (即lenning过程),并且进行编码、存储,直到提取信息 (即memory过程),显然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高达几万篇。

经过漫长的探索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出:网细胞神经元之间存在离子通道(2000年度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记忆是在海马区的神经元末梢与脑区其他神经元连接处形成的,即记忆在突触处。

然而,针对上一结论,人们又提出了置疑:

该结论无法解释信息长期存储。

无法解释如何瞬间捕捉信息。

存储的信息如何能在瞬间被提取?

显然,从神经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医学的角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刘守团队在前人所做的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物理学的原理来论证这个问题即“记忆的物理模型假说”(也称为“脑全息”,该论文收录于proc.SPIE.10818)。

论文首先提出:大脑神经元在工作过程中,是一种“波”在运行,因为只有波的速度才能满足脑功能运作的要求。否则,正常人无任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表现得十分缓慢,就像在太空漫游。

这个“波”称为“量子波”,它来自心脏,即在外界的激励下,窦房结起博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心血管到脑血管,变化的电磁波在密布的脑血管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在神经元中激励出“量子波”,“量子波”带着外界信息和“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中运行。脑和心脏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如图一所示)。

在这过程中,海马区神经元与其他脑区神经元在连接处,即突触处两波相遇了。根据物理学原理,相遇后的波能量分布就形成了干涉场 (如图二所示)。

这个干涉场的强度分布是按信息波的振幅和位相进行编码,从而形成不同频率、不同方向、不同强度分布的傅立叶谱,物理光学上称“夫朗和费全息图”。其强度分布实际上是把突触处各级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进行了排列(调制)。也就是说两个“量子波形成的干涉场调制了蛋白质大分子的序列结构。

刘守指出:光全息学原理可以证明,外部接收到的信息就被存储在夫朗和费全息图中,即存储在蛋白质大分子序列结构中。当海马区神经元的“量子波”经过突触全息图时,就重现了以往五官接收到的信息,即提取了存储信息。

比如,当你看到一只漂亮的小鸟,一会飞了,你闭上眼 ,那只漂亮小鸟就会在你眼前重现。这就是记录、重现的过程。因此,可以推论 : 人的思维,就是源于脑与心这个闭合回路场中所感应的“量子波”运行的表征。

例如做梦,时空、人物总是混乱的。为什么呢?因为睡觉时脑的一些功能关闭了,但是闭合回路还在运行,此时海马区“量子波”经过多处突触,同时重现了多个情景的叠加。所以人们常说:昨夜做了个乱七八糟的梦。

突触处全息结构的质量,就是反映了记忆的好坏,长短。从理论上,就要求“量子波”频带窄,强度大。尤其是海马区神经元中的量子波,它承担了与其他脑区在突触形成全息结构外,还承担对记忆的提取从而论证了AD症(阿尔斯海默症)是由于某种蛋白质变异,造成神经元纠缠、硬化,破坏了突触全息结构,使人失去了记忆,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而有的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或体能衰落,造成海马区的“量子波”无法运行也就失去了记忆,成了老年痴呆症。

刘守表示:物理学进入“脑科学”的研究,显然该论述只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辨上。未来的工作必须用临床实验来认证。

这项研究对我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非AD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研究途径。即如何激活促进海马区“量子波”的强度。

为增强记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即强化神经元之间的链按,优化量子波的频带和强度等。

为高端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从科学原创到产业集群全链融合 世界科学原创大会项目筹备启动会成功召开

返回顶部